01/新聞中心
010-60294863
新聞中心
- 河北商貿學校大廳文化設09-13
- 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大趨勢07-26
- 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06-09
- 沈陽中醫院學校校園文化05-24
- 學校辦學特色應該體現在11-17
-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校園文08-14
- 校長怎樣建設校園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聲學舒適08-05
- 學校家具應如何設計?08-05
- 校園景觀文化|山東公路技07-14
專家論學校文化建設?
作者:金火炬時間:2019-01-23 15:38:16來源:佚名 點擊量:0
一、學校文化是什么?
為了說明學校文化是什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義據說已有幾百種之多。張岱年和程宜山先生著的《中國文化與文化論爭》一書中所下的定義最科學、最全面。他們說:"文化是人類在處理人與世界關系中所采取的精神話動與實踐活動的方式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活動方式與活動成果的辯證統一。"為什么說這個定義最科學、最全面?因為它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方法分析了文化的內容和它的本質特征,既強調人類活動的成果,又強調入類活動的方式。人類活動的方式本身就是文化,不僅是他的活動成果,也就是說,文化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是靜態和動態的統一;人類是由各種民族、種族、集群組成的。因此文化是各種民族、種族、集群創造的。所以,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時又具有時代性。它是動態的,發展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不斷積累,同時不斷創造著新的文化。
文化包含著多個層面、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二分法指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三分法指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層面:四分法則是在三個層面之后再加上行為習俗層面。而其核心是精神層面的價值觀念和民族心理意識。
學校文化是整個文化的一部分,是社會文化的亞文化。學校文化可以定義為:經過長期發展歷史積淀而形成的全校師生的教育實踐活動方式及其所創造的成果的總和。這里面同樣包含了物質層面(校園建設)、制度層面、精神層面和行為層面(師生的行為舉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層面中的價值觀念、辦學思想、教育理念、群體的心理意識等。
學校文化是一定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是社會文化的子文化,又稱亞文化。它與社會主流文化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致的地方是學校文化總是處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之下。不同的地方是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校的群體以教師、學生為主體、因此學校文化總是有選擇地接受、傳播、批判社會文化。選擇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社會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批判和剔除有害于學生發展的社會非主流文化。
學校文化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學校文化具有教育性
任何文化都有教化的作用和教育的意義。社會文化中的消極因素會對社會成員起到不良影響。學校文化是學校教師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學生成長的規律有意識營造的,是經過學校師生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積淀起來的。它反映了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教育性。
(二)學校文化具有選擇性
學校是傳遞文化的專門場所,但是它不是無選擇地傳遞人類所有文化遺產,而是有選擇的,并且經過一定的改造,然后才傳遞給學生。任何一種文化總是有精華和糟粕。學校傳遞的文化應該是文化中的精華,而不是糟粕。因此對已有的文化就要有所選擇。選擇的標準是國家對人才的要求和兒童青少年成長的規律。例如中華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之一。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落后的糟粕,如重男輕女、不講科學、不講衛生、重人情輕制度等,在學校文化傳承中就要批判和剔除;又如當前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有些文化如講科學、講民主、講開放、講效率的思想,我們應該大膽吸收,但是諸如個人中心主義、極端自由主義、放任主義、物欲主義等就應加以批判和摒棄。
(三)學校文化具有創造性
學校文化傳統是學校師生在教育實踐中長期創造積累形成的,但學校文化不是靜態不變的,不是消極地接受前人創造的傳統,而是與時俱進,不斷地根據時代的要求和新的形勢創造新的學校文化。學校,尤其是大學,是創造知識的地方,是創造新的思維方式、新的價值觀的場所。創新是學校文化的本質特征。
(四)學校文化的個性、差異性
一種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師生在教育實踐中創造的,因此每個學校的文化都不可能相同,學校文化具有個性。例如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文化就不同,清華講究科學、嚴謹,北大則繼承蔡元培校長的傳統,講究學術自由、兼容并蓄;北京師大又是另一種文化,講究"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突出了師范教育的特色。中小學雖然不像大學那樣是文化的中心。但是由于各校的歷史不同,地域環境不同,辦學的理念不同,各校文化也會有自己的特色。
(五)學校文化是沖突和融合的過程
學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沖突和融合、對立與統一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是知與不知或者知與知之不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經過教師的教育、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領悟,逐漸達到共識與融合。正是在這種不斷的沖突與融合的過程中學校文化發揮了教育年輕一代的功能。
二、為什么要重視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本來就是傳遞文化、創造文化的特定機構,學校文化的建設是學校應有之義。但不是說,學校一建立起來就有學校文化。學校文化的特定含義是經過全校師生長期的努力建立起來的具有本校獨立品格的文化傳統。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一個沒有獨立品格的學校文化傳統的學校,師生員工就會如一盤散沙,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建設學校文化的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文化具有統率的作用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一旦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信念,就會體現在每個師生的價值取向、期望、態度、行為之中,體現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例如把"愛一切學生"作為學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學校教師頭腦中就不會有差生的概念,就不會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同學之間就會互相尊重,共同進步??傊?,學校文化中蘊含的核心價值觀會體現在全校師生的思想、感情和行為中。
(二)學校文化有著規范的作用
學校文化建設中很重要的內容是制度建設。制度建設作為一種文化,是師生在教與學的活動中,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提煉而制定出來的,是反映了師生的意愿,為師生共同認可的,這種制度才能被全校師生所遵守。
(三)學校文化具有激勵的作用
優秀的學校文化總是有愿景、有期望、環境舒暢、人際關系融合、生活朝氣蓬勃。會激勵師生開拓進取,不怕困難,追求卓越,努力把學校的各項任務完成得出色。在這種優秀文化氛圍中,全校師生有一種責任感、榮譽感,驅使他們努力教和學,不斷創造新的經驗和成績。
(四)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學校文化建設是長期的過程,是連續的過程。學校文化建設-方面要繼承前人建設的成果,同時要創新,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的進步,不斷創新。無論是繼承還是創新都要靠現在的在校師生。因此全校師生在創建學校文化過程中必然會受到教育。
三、學校文化建設的內容是什么?
前面講到、學校文化與整個人類文化一樣具有多種層面,因此學校文化建設也要注意到這幾個層面。
最主要的是要建設學校精神文化。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因此,學校文化建設首先要在這些方面下功夫。辦學思想、教育觀念首先表現在人才觀上,即培養目標上,培養什么人的問題。育人,包括道德品質的形成、體質的增強,也包括知識的增長。在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以后,升學率也自然會上去?,F在有些學校為少數尖子學生開小灶,搞特殊,恐怕不是在建設學校文化,而是在破壞學校文化。
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還體現在學生觀、師生觀上。要樹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觀念,熱愛每一個學生,不歧視任何學生,哪怕他身上有不少缺點;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理解和信賴的、和諧的。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教育就能順利進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這是我的教育信條,恐怕也是學校文化建設中需要建立的觀念。
學校文化建設還表現在課程上、教學上。當然課程本身包含著知識文化的傳承。但是全校師生如何來看待課程和教學卻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有二種態度:一種是按部就班。上級規定什么課程學校就開什么課程,領導說怎么教就怎么教,缺少去認識探討課程和教學的文化內涵;另一種態度是認識到課程和教學是文化的載體,努力去探討國家課程標準的文化蘊涵,同時結合學校的具體條件,創設學校的校本課程,教學中重視教材中的文化內涵,不僅傳授知識,而且重視價值觀、思想情感的熏陶。
優良校風不是一代人就能建立起來的,而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一代一代傳下來,為全校師生所共識,形成傳統。有了這樣的傳統,學校就有了靈魂。
學校的制度建設也很重要。有了制度就會有條不紊。學校是人群集聚的地方,是最活躍的場所。有人群、有活動就會產生各種矛盾和問題。學校要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使全校師生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誰負責等等。制度明確、職責分明。制度的建設必須和辦學理念相結合,而以辦學理念為指導。也就是說,制度建設是服從于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制度建設也不是少數人一朝一夕能夠建立起來的。也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實踐、總結、修訂,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愿望,自覺遵守,形成學校文化的一部分。
四、怎樣建設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學校文化百先要認同社會的主流文化。當代我國社會的主流文化是改革開放、繼承創新。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社會主義新文化。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內容。因此,社會主義榮辱觀應該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
為了說明學校文化是什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義據說已有幾百種之多。張岱年和程宜山先生著的《中國文化與文化論爭》一書中所下的定義最科學、最全面。他們說:"文化是人類在處理人與世界關系中所采取的精神話動與實踐活動的方式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活動方式與活動成果的辯證統一。"為什么說這個定義最科學、最全面?因為它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方法分析了文化的內容和它的本質特征,既強調人類活動的成果,又強調入類活動的方式。人類活動的方式本身就是文化,不僅是他的活動成果,也就是說,文化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是靜態和動態的統一;人類是由各種民族、種族、集群組成的。因此文化是各種民族、種族、集群創造的。所以,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時又具有時代性。它是動態的,發展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不斷積累,同時不斷創造著新的文化。
文化包含著多個層面、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二分法指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三分法指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層面:四分法則是在三個層面之后再加上行為習俗層面。而其核心是精神層面的價值觀念和民族心理意識。
學校文化是整個文化的一部分,是社會文化的亞文化。學校文化可以定義為:經過長期發展歷史積淀而形成的全校師生的教育實踐活動方式及其所創造的成果的總和。這里面同樣包含了物質層面(校園建設)、制度層面、精神層面和行為層面(師生的行為舉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層面中的價值觀念、辦學思想、教育理念、群體的心理意識等。
學校文化是一定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是社會文化的子文化,又稱亞文化。它與社會主流文化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致的地方是學校文化總是處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之下。不同的地方是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校的群體以教師、學生為主體、因此學校文化總是有選擇地接受、傳播、批判社會文化。選擇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社會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批判和剔除有害于學生發展的社會非主流文化。
學校文化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學校文化具有教育性
任何文化都有教化的作用和教育的意義。社會文化中的消極因素會對社會成員起到不良影響。學校文化是學校教師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學生成長的規律有意識營造的,是經過學校師生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積淀起來的。它反映了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教育性。
(二)學校文化具有選擇性
學校是傳遞文化的專門場所,但是它不是無選擇地傳遞人類所有文化遺產,而是有選擇的,并且經過一定的改造,然后才傳遞給學生。任何一種文化總是有精華和糟粕。學校傳遞的文化應該是文化中的精華,而不是糟粕。因此對已有的文化就要有所選擇。選擇的標準是國家對人才的要求和兒童青少年成長的規律。例如中華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之一。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落后的糟粕,如重男輕女、不講科學、不講衛生、重人情輕制度等,在學校文化傳承中就要批判和剔除;又如當前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有些文化如講科學、講民主、講開放、講效率的思想,我們應該大膽吸收,但是諸如個人中心主義、極端自由主義、放任主義、物欲主義等就應加以批判和摒棄。
(三)學校文化具有創造性
學校文化傳統是學校師生在教育實踐中長期創造積累形成的,但學校文化不是靜態不變的,不是消極地接受前人創造的傳統,而是與時俱進,不斷地根據時代的要求和新的形勢創造新的學校文化。學校,尤其是大學,是創造知識的地方,是創造新的思維方式、新的價值觀的場所。創新是學校文化的本質特征。
(四)學校文化的個性、差異性
一種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師生在教育實踐中創造的,因此每個學校的文化都不可能相同,學校文化具有個性。例如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文化就不同,清華講究科學、嚴謹,北大則繼承蔡元培校長的傳統,講究學術自由、兼容并蓄;北京師大又是另一種文化,講究"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突出了師范教育的特色。中小學雖然不像大學那樣是文化的中心。但是由于各校的歷史不同,地域環境不同,辦學的理念不同,各校文化也會有自己的特色。
(五)學校文化是沖突和融合的過程
學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沖突和融合、對立與統一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是知與不知或者知與知之不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經過教師的教育、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領悟,逐漸達到共識與融合。正是在這種不斷的沖突與融合的過程中學校文化發揮了教育年輕一代的功能。
二、為什么要重視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本來就是傳遞文化、創造文化的特定機構,學校文化的建設是學校應有之義。但不是說,學校一建立起來就有學校文化。學校文化的特定含義是經過全校師生長期的努力建立起來的具有本校獨立品格的文化傳統。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一個沒有獨立品格的學校文化傳統的學校,師生員工就會如一盤散沙,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建設學校文化的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文化具有統率的作用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一旦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信念,就會體現在每個師生的價值取向、期望、態度、行為之中,體現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例如把"愛一切學生"作為學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學校教師頭腦中就不會有差生的概念,就不會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同學之間就會互相尊重,共同進步??傊?,學校文化中蘊含的核心價值觀會體現在全校師生的思想、感情和行為中。
(二)學校文化有著規范的作用
學校文化建設中很重要的內容是制度建設。制度建設作為一種文化,是師生在教與學的活動中,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提煉而制定出來的,是反映了師生的意愿,為師生共同認可的,這種制度才能被全校師生所遵守。
(三)學校文化具有激勵的作用
優秀的學校文化總是有愿景、有期望、環境舒暢、人際關系融合、生活朝氣蓬勃。會激勵師生開拓進取,不怕困難,追求卓越,努力把學校的各項任務完成得出色。在這種優秀文化氛圍中,全校師生有一種責任感、榮譽感,驅使他們努力教和學,不斷創造新的經驗和成績。
(四)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學校文化建設是長期的過程,是連續的過程。學校文化建設-方面要繼承前人建設的成果,同時要創新,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的進步,不斷創新。無論是繼承還是創新都要靠現在的在校師生。因此全校師生在創建學校文化過程中必然會受到教育。
三、學校文化建設的內容是什么?
前面講到、學校文化與整個人類文化一樣具有多種層面,因此學校文化建設也要注意到這幾個層面。
最主要的是要建設學校精神文化。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因此,學校文化建設首先要在這些方面下功夫。辦學思想、教育觀念首先表現在人才觀上,即培養目標上,培養什么人的問題。育人,包括道德品質的形成、體質的增強,也包括知識的增長。在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以后,升學率也自然會上去?,F在有些學校為少數尖子學生開小灶,搞特殊,恐怕不是在建設學校文化,而是在破壞學校文化。
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還體現在學生觀、師生觀上。要樹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觀念,熱愛每一個學生,不歧視任何學生,哪怕他身上有不少缺點;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理解和信賴的、和諧的。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教育就能順利進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這是我的教育信條,恐怕也是學校文化建設中需要建立的觀念。
學校文化建設還表現在課程上、教學上。當然課程本身包含著知識文化的傳承。但是全校師生如何來看待課程和教學卻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有二種態度:一種是按部就班。上級規定什么課程學校就開什么課程,領導說怎么教就怎么教,缺少去認識探討課程和教學的文化內涵;另一種態度是認識到課程和教學是文化的載體,努力去探討國家課程標準的文化蘊涵,同時結合學校的具體條件,創設學校的校本課程,教學中重視教材中的文化內涵,不僅傳授知識,而且重視價值觀、思想情感的熏陶。
優良校風不是一代人就能建立起來的,而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一代一代傳下來,為全校師生所共識,形成傳統。有了這樣的傳統,學校就有了靈魂。
學校的制度建設也很重要。有了制度就會有條不紊。學校是人群集聚的地方,是最活躍的場所。有人群、有活動就會產生各種矛盾和問題。學校要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使全校師生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誰負責等等。制度明確、職責分明。制度的建設必須和辦學理念相結合,而以辦學理念為指導。也就是說,制度建設是服從于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制度建設也不是少數人一朝一夕能夠建立起來的。也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實踐、總結、修訂,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愿望,自覺遵守,形成學校文化的一部分。
四、怎樣建設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學校文化百先要認同社會的主流文化。當代我國社會的主流文化是改革開放、繼承創新。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社會主義新文化。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內容。因此,社會主義榮辱觀應該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